徐承志可算是见识了人间的恶毒,徐老太爷是大家长心态,才会去接济那些老家的亲戚们,如今他尸骨未寒,这些人却用分家产来报答他。
徐承志的父亲本来就病着,被这群人一气,差点直接背过气去。
十五岁的徐承志站在祖父的灵堂前,在淮安知府的调停下,被迫分出了徐老太爷在江宁的绸缎庄。
徐父幸得老天垂怜最后捡回一条命,但他的身子再也不适合做东奔西走的商人。
徐承志同父亲开成公布地深谈了一次,决定放弃考科举的路回家继承家业。
徐父老泪纵横,拍着徐承志的肩膀直说对不起他。可徐承志倒是想得开,天大地大总得有条路,一扇门关上了说不准还有别的门会开呢
分家后,徐承志继承的家业清点了一番如今的产业。徐家如今领有盐窝,还有一处专营的小盐场,每年盐这一块的进项是白银二十万两。此外还有在淮安、扬州等处皆有分号布庄合意庄,这一块一年也有二十万两的进项。徐家完完全全能挤入两淮中等富人的行列。
这样规模的生意光伙计就有上千人,布庄分号又有十家,要管理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徐承志这人的性格就是少年老成,写的文章朴实,学做生意也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在守孝的三年之中,他先在扬州混迹了一年,熟悉整个盐务和盐道。然后接下来的两年里他轮流将十家布庄都待了一遍,熟悉每个分号的管事以及伙计。
徐承志为人就是如此,他不是天纵奇才,但是做事十分细致,且极有耐心。
等三年守孝期一过,徐承志便奉父母之命成亲。
徐家因为徐老太爷的“高瞻远瞩”,在婚配时也跻身了淮安一代的上层阶级。
徐承志如今身上又有了功名,陈秀才亲自为这个外甥的婚事牵头,最后定下前明江苏学政刘继业之女。
刘家是书香世家,听说徐家是盐商原也是不同意的。后来经过陈秀才多番劝说,外加又亲自见了徐承志,刘继业对他甚是满意终于答应了这门亲事。
于是在徐承志守孝期满的第二个月,徐家就热热闹闹地把刘家小姐迎进了门。
这位刘家小姐无论是外貌性格都是上上的人品,婚后小夫妻两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刘小姐进门后头一年就生下徐家长孙,第二年又生了长女,二十岁的徐承志便成了儿女双全、家业丰厚的儒商。
但老天爷又一次作弄了徐承志,长女满月后不久,刘小姐却因一场风寒离开人世,于是徐承志就做了有一对儿女的鳏夫。
徐家当然不可能放着他这样孤身一辈子,刘学政既疼惜外孙和外孙女,又疼惜女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