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八十九章 史书无名的良将(第5/6页)

郭子仪的旧部见到老长官,纷纷归顺。此时,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瑒因战事不利,恼羞成怒,鞭打偏将,引发众怒,被部下斩杀。

仆固怀恩的母亲得知消息后,老太太原本就反对仆固怀恩谋反,这次更是气得拿着刀满院子追他,嘴里喊着“无为国家杀死贼”。

面对母亲的不理解,仆固怀恩只能狼狈逃出。后来,他的母亲投降了唐朝,皇帝给予了优厚待遇,为其养老送终。

面对自己无端的冤屈,儿子战死,母亲又与自己决裂,仆固怀恩内心的愤懑可想而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这一切都是拜皇帝所赐,他也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于是,仆固怀恩联合回纥、吐蕃等,率领数十万大军直逼长安。

此时,唐朝面临着安史之乱后又一次重大危机。幸好郭子仪挺身而出,劝阻回纥,形势才稍稍缓和。

然而,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仆固怀恩在前往长安的路上暴毙而死。就这样,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令人唏嘘感叹。

纵观仆固怀恩的一生,他既是功臣,又是叛臣,充满了悲情色彩。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出于维护皇权的目的,将其列入叛臣传中,显然并不客观。

在那个时代,名将如李光弼也因宦官谗言而不愿出兵勤王,最终忧郁而死。有道是“兔死狗烹”,在那个时代,仆固怀恩别无选择。

对于他来说,有必要为了这样愚蠢而不公正的忠诚付出生命的代价吗?仆固怀恩的答案是“没必要”。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皇帝的意志似乎必须遵从,然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并不是理所应当的准则。

孟子曾说:“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一直以来,圣人所推崇的君臣之道是相互成就的关系,而非后世权学家所塑造的奴才般的关系。

对于仆固怀恩而言,满门忠烈却被“兔死狗烹”,连最后一份清白都无法保全。这是他的悲剧,也是大唐由盛转衰的悲剧。

——“被那些人逼的啊。”

——“都是王忠嗣带出来的,可惜啊。”

——“对,还有哥舒翰,都算是王忠嗣的小弟。”

——“错了,应该是李光弼第一,郭子仪第二,都是战功赫赫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