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薛仁贵率军与主帅李积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高句丽在绝境中只好宣布投降,至此高句丽灭亡。
战后,唐高宗再度给薛仁贵升了职,任命他为右威卫大将军,兼任安东都护,给他2万兵马驻守平壤,负责辽东事务。
在任期内,薛仁贵抚恤百姓,关心孤寡老人,提拔有才干的人,打击盗贼。不久,他便俘获了高句丽的人心。这里的百姓在新的治理下,甚至忘记了亡国之痛。
从这个举动来看,薛仁贵在上次坑杀降卒事件后得到了一定的成长,已经具备大将之才。
但是,薛仁贵自从军以来,最高也只做到副将级别,从未单独做过军队主帅。
667年,唐军与吐蕃交战。此次与薛仁贵搭档的是郭待封。郭待封是名将郭孝恪的儿子,由于出身名门世家,加上之前与薛仁贵级别相当,他不甘心屈居于薛仁贵之下,因此两人将帅不和。
当时,薛仁贵亲率一部精锐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乌海,在河口这个地方突袭并歼灭了当地的吐蕃军队,然后在乌海扎下银山大寨。
唐军取胜后,吐蕃军队必定收到消息,到时候会前来进攻唐军。而薛仁贵所部经历一场大战,且有高原反应,已经不能再战。
所以,薛仁贵当即派人传令给郭待封,命令他带着辎重粮草迅速行军到乌海与自己汇合,再做新的军事计划。
但郭待封收到命令后,带着辎重在路上慢悠悠地走。结果吐蕃人行动迅速,吐蕃将领论钦陵率20万大军前来救援,正好撞上郭待封。
于是,郭待封成了吐蕃军队嘴里的肉,唐军迅速被击溃,辎重粮草损失殆尽。
薛仁贵只得退军屯于大非川。
不久之后,吐蕃以及附属国军队共40万人进攻薛仁贵。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最终薛仁贵率领的5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也打破了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得已之下,薛仁贵只好向吐蕃求和。双方和谈之后,薛仁贵才得以退军。然而,大非川自此沦陷。
事后,唐高宗虽然赦免了他的死罪,但作为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