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八十六章 唐中第一谋士(第4/6页)

显赫之人。

成年后的李泌博览群书,崇尚道家,尤其对《老子》颇有研究。他经常游历名山大川,寻仙访道,希望找到成仙的办法。从那时起,修炼成仙便成为了他的人生追求。

直到天宝年间,李泌在嵩山上书议论政事,唐玄宗想起了这个聪慧的孩子,便让他担任太子的陪读。然而,李泌因嫉恶如仇,写诗讥讽杨国忠之流,结果被贬至蕲春。

不久,为了避免杨国忠的报复,他隐居名山,专心研究成仙之道。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前往四川。

途中,在马嵬坡发生了兵变,皇太子李亨另起炉灶,在甘肃灵武即位,让唐玄宗提前退休当上了太上皇,史称唐肃宗。

此时的唐肃宗只是一个草台班子,没钱、没兵、没人才,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他想起了少年时的读书伙伴李泌,便派人召他回朝。

作为名门之后的李泌自然不缺家国情怀,眼见中原大地皇帝出逃,他心中悲愤难平。纵使他已然归隐山林,但这并非他的人生志向。

正如他在第一次出山前写下的诗句:“请君看取百年事,犹有扁舟范蠡心。”他所追求的是像范蠡、张良那样的功成身退。

李泌回到灵武后,唐肃宗亲自降阶出迎,给了他足够的面子。原本在李泌进谏之前,唐肃宗因急于平叛而损失惨重,心情低落。

自此之后,大臣们发现皇帝身边多了一位习惯穿白衣的智囊,皇帝的精气神也焕然一新。

两人见面后,李泌系统地为唐肃宗分析了天下局势和大唐复兴的关键,制定了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策略。

他提出:“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九安石无后患,不出两年无寇矣。”李泌指出叛军喜欢劫掠并无大志,没有持续作战的动力。

他认为平定叛乱需要两年左右时间,而关键在于不能着急。战术上,李泌制定了“三地近四强之策”,即以范阳、长安、长山三地锁死叛军的四名悍将。

他的谋略在于用时间换空间,逐步压缩叛军的势力范围,让叛军在范阳到长安的漫长战线上疲于奔命。

正所谓“挫其锐,解其纷”,唐军依靠这一策略很快占了上风,这也让唐肃宗生出尽快收复两京的心思。

然而,李泌认为唐军如果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收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