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你好谋反案,险些让大唐走下坡路#历史#小知识】
这是一场险些让大唐陷入灭亡危机的政变,堪称玄武门之变的升级版。这场政变不仅让晚年的李世民精神失常,险些自杀,更是直接改变了大唐的历史,使得日后李唐宗室被屠戮殆尽。
那么,这场由大唐太子储君发起的政变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纠葛和历史影响?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太子李承乾谋反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爆发于贞观十七年,此时已到了唐太宗晚年。这场谋反案是李世民的两个儿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因夺嫡之争而上演的“玄武门之变”。
其中,主角之一的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8岁就被册立为皇太子,深受父亲李世民和母亲长孙皇后的宠爱。
然而,尽管李承乾很早就被立为太子,但他成年后的处境却宛如当年的大伯李建成。与此同时,他的弟弟、同母弟魏王李泰才华横溢、聪明绝伦,一如当年的秦王李世民。
于是,兄弟相残的悲剧再次上演。
只不过,这次首先出手的是太子李承乾。李承乾过早地被立为储君,在享受无上荣耀和权力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李世民对太子寄予厚望,为他挑选了一批像魏征一样敢于直言的师傅。
李承乾一旦犯错,就会招致他们的严厉斥责,甚至怒骂。于是,处于叛逆期的李承乾变得自暴自弃,行为越来越偏激。
此外,唐太宗对李泰的宠爱也远超常人。他对李泰的封赏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史书称“李泰宠冠诸王”。
就连史官都不得不感慨,李世民对李泰的溺爱如此之深,也正因如此,李泰萌生了夺嫡之心,暗中使用各种计策,谋夺太子之位。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虽然获得了最终胜利,但也为后世李唐宗室的自相残杀埋下了伏笔。正是在魏王李泰的刺激下,李承乾不甘心坐以待毙。
于是,他先是暗杀李泰,但未能成功,索性准备起兵逼宫。然而,与当年的李世民相比,李承乾还是嫩了点。他的团队水准远不及李世民的天策府团队。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