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距离太平天国灭亡,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萧然的印象中,经历了战火劫难的南京城,虽不至于残垣断壁、一片荒凉,至少也应该是个流民遍野、饿琈满地吧谁知刚进城郭,就看那来来往往跑生意做买卖的络绎不绝,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形之下,反倒是搭建在秦家桥头的粥厂,显得冷冷清清,只有三五个叫花子在那里挑肥拣瘦,估计嫌这粥太淡了不中吃,颇有些不满的情绪。
所谓粥厂,是清代荒年赈济的一种形式,说白了就是衙门施粥,灾民或是贫困户可以无偿到这里领稀饭。由于江南长毛祸乱刚刚平定,所以朝廷特别下了诏令,命各地方衙门开设粥厂,赈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但是此时看到粥厂的生意如此冷清,兰儿跟萧然都是大出意外:难道这里的百姓都已经富得流油了么
兰儿命銮驾停下,叫萧然派人去取了粥来看。早有小太监飞奔过去端来一碗,只见这粥熬的比寻常人家吃的还要稠上三分,里头还添了萝卜咸菜。萧然皱眉道:“是不是李鸿章这厮故意做戏给我们看”
接驾队伍中级别较高的是江宁按察使,兰儿命人传他来到驾前。道:“这粥厂怎么这么冷清是不是为了迎銮,衙门事先将流民都遣散了”
声音不大,但语气却很严厉。那按察使吓地一哆嗦,忙跪地奏道:“回禀太后:奴才等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上瞒天听啊!按照朝廷的诏令,江苏境内各地方都已经开办了粥厂,李鸿章大人还特意下了督察令,赈济灾民。可是……可是现在各地最紧缺的便是劳力,上赶子去找流民。都还愁找不到呢,哪里还敢遣散”
“缺劳力”兰儿一怔,道:“这话怎么说”
按察使小心翼翼的道:“是这样的。自从沪上同然堂分号创办以来,江苏辖内工业商业发展尤为迅猛。各地纺织厂、机器制造局、矿山、冶炼等等,都在大批的招募劳力,即便如此还显得紧缺。尤其是年初船务招商局创办,连带着兴起了四家民办的小型船厂。由李鸿章大人牵头,将这四家船厂以合股经营的方式合并为江南造船总厂,仅这一家船厂,需要劳力至少上万。哪儿还有多余地流民呐”
“原来如此!”兰儿跟萧然对视了一眼,心里都说:这李鸿章果然有手段,有魄力!略一沉吟。兰儿又问道:“这些招募的劳力。可还稳定工钱大概是多少”
按察使道:“以纺织厂为例。多由当地农民趁农闲之时帮工,平均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