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架上炉子,用小蒸屉蒸新的一锅。
随着炉火升起,那江米混合着红枣葡萄干的香甜味道,伴随着蒸腾而出的雾气,越飘越远,吸引了许多人来围观购买。
“老板,你这是咋卖的”
苏瑜说了个价,对方嫌贵,“你这可都快赶上买肉了啊。”
“大哥,这可不能这么说,同样的钱,你买肉才能吃多少我这一块你可就直接吃饱啦。”苏瑜笑,“我这糕可蒸的实在,这里面又是糖又是枣的,这种里面还有葡萄干,平时您要想吃这些,不还得更贵吗您尝尝,我这味儿可不赖。”
那大哥看上去也不是差钱的人,不过就是买东西时候习惯性地那么讲一下。
尝过味道之后,果然比别家的都更甜糯一些,于是也就掏钱买了。
对于这第一个顾客,苏瑜还是比较实在的,她切了一块下来,用称称了,“大哥你看,我给你高高的,绝对让你亏不了。”
这时候卖东西没有什么电子秤之类的东西,都是利用杠杆远离的那种老式称,长杆的一头底下挂一个托盘,称杆上画上各种个度,完了挂一个秤砣。
秤砣在相应的刻度上走高,证明另一头的东西比这个刻度显示的重量多,也就是给了客户实惠。
当然也有黑心的商户,利用人民群众的这一心理,故意用重量不够的秤砣,表面上好像自己吃了亏,实际上卖的东西是缺斤少两的。
“呵呵,妹子挺会做生意啊。”那大哥看得懂称,见苏瑜确实给自己的份量很实在,心里也高兴,他看着边儿上敞开的罐子,问“妹子,你这又是啥”
“啊,这是我自家做的酱,配啥都好吃大哥要来点儿不”
一个大客户可顶的上许多散户了,遇上一个自然是要努力争取。
那大哥也是个爽快人,问了价格又尝了尝后,直接要了一罐子。
这可把苏瑜和赵平两人高兴坏了。
临走之前,那大哥还问她,“妹子你这做东西不错啊,下回要是还想买,上哪儿找你啊”
“黄家桥有四个孩子的顾家,您上那儿打听就成。”苏瑜笑着留了个信息,“大哥您要是要的多,我还给您打个折。”
那大哥记下后,提着东西走了。
有了开头,后面的事情就顺利多了。
一上午时间,昨天蒸的两屉就卖的差不多了,也有人专门等着买那新蒸好的,吃起来更软糯。
就这样忙忙碌碌,一下子就快到了十点多。
这时候来买东西的人已经不多了。
苏瑜看着,打算趁着这个时间带赵平先去认认人,然后吃个午饭,下午的时候,去工厂区那边卖一波。
毕竟工厂区的出入口就那么一条道儿,可比住宅区那四通八达的小道儿人流量大多了。